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王朝1566剧情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明王朝1566剧情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虽然是一部好剧,里面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感觉改一下名字会比较好,改成《宅男嘉靖和大明官员的爱恨情仇》,艺术加工成分比较多,严家的奸诈没有表现出来,严世蕃看这部戏我都没觉得像个坏人!其他的相较于后来的电视剧好太多了,也没什么太大的缺点毕竟是电视剧,偏离史实很正常,历史线没问题就没啥了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电视剧,尽管里面的改稻为桑有情节是虚构的,但我认为仍然是一部正史电视剧,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是经过了艺术加工和创作的,其情节是围绕整部剧的故事核心来发展的,改稻为桑事件的核心是明朝这个时候管理中枢出现问题了,财政状况堪忧,所以想出来的解决财政困难的其中的一个办法,事实上,到底是怎么个改法,具体的措施和条例根本不重要,只要知道这些封建社会都最终会走向这一天的必然结果就行,封建王朝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君权至上,阶级固化的剥削制度,有钱有权的人在压榨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个个都是不劳而获,并且这种矛盾,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是不可能改变其本质的,最多也就是能让这个社会暂时的苟延残喘。所以追究这部电视剧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意义不大
如果一定要说这部电视剧有什么不足之处,在我看来有三点
其一,节奏比较慢,这部电视剧的精华在台词,你必须听懂所有的台词才能搞清楚人物关系,阵营冲突,利益纠葛,而这些台词不象以往的电视剧那么直白,以这些人物的权谋水平,每句话都不是废话,所以,这剧有点象话剧,台词特别多,特别慢。
其二,战争场面太差,说了第一条,第二条其实也很大关系,一部以文戏为主的电视剧,在战争场面上就不那么注重,有几场海战的战斗场面,都拍得比较应付,同样的场景来来去去的播放,人员也很少气势也不到位,估计这场战斗戏也占了本剧不少预算了
其三,过于美化海瑞这个人物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这个人物是有很多的负面评论的,但是剧中特意弱化了这个人身上不太好的一些东西,而把他塑造成一个相当于救世主的英雄的角色,一个人想要力挽狂澜,救整个帝国于水火,有点让我想到唐吉诃德。
这些都已经算是鸡蛋里挑骨头啦,暇不掩瑜,真的希望中国多出这样的精品电视剧。
艺术加工成分太高,各个都是忧国忧民,胡宗宪之贪,戚继光之贿,严世蕃之狡诈.....都略感不足;
另外,这部剧还有一个名字:嘉靖与海瑞,所以线条处理上还是围绕二人展开,不过众多老戏骨让此剧有血有肉更丰富多彩!
1.没有能拍续集。
按照《大明王朝1566》中的剧情,导演绝对是要派续集的。比如张居正,冯保还没有真正的登场。只可惜当时《大明王朝1566》收视率太差了,以至于没法拍完续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大明王朝1566》毕竟已经10多年了。可能是当时经费的问题,战争场面拍得真心不大好。无论是戚家军,还是倭寇,简直拍成了几十人的混战,没法表示戚家军的强大。特别是倭寇,几乎全是布衣,毫无盔甲这类的装备。倭寇要是真是敢这样裸奔,简直是送死。古装剧,战场场面拍得好的就数《琅琊榜》最后围攻猎宫那一段,战争场面确实大气磅礴。
历史上倭寇多半是这样的,
《大明王朝1566》中女性角色存在感不强。芸娘是沈一石花二十万两银子买的,总感觉沈老板是不是买亏了。另外,导演这部剧中花了很多地方来把海瑞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过,海瑞和他妻子那一段拍得其实不大好。后来,好像还被优酷拿到网上做封面,吸引人去看。
虽然大明王朝中人物的服装已经非常有历史感的,但是实际这些服装并不正确。严阁老的帽子两边的展角方向并不正确。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中的六心居事件?
六心居原先是一家六个兄弟联合来的腌菜店,每年向严嵩送一点作为孝敬,总想让严嵩题一副字,作为招牌但是在严嵩即将要倒台的时候,小店老板也知道了风声,照旧送菜,但没敢请求严嵩写字。当时徐阶就在严嵩身边,严嵩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可能是想让徐阶看看自己的下场,或者是从某种程度上是想徐阶看看在严嵩倒台后的将来被嘉靖抛弃或者将来的下场(这种情况没有),严嵩写了一副六心据三个字送给老板,老板不敢要。
嘉靖知道后又让严嵩写六心居三个字,又说不好,在心字上加了一笔变成必,事实上,这一撇就如一把刀,严嵩倒台的标志。
(个人理解,仅图一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王朝1566剧情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王朝1566剧情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